对于红军球迷们来说,这又是一个沉寂苦闷的夏天,利物浦在错过维尔纳之后公开表示“不签他是因为财力原因”,最直接地承认了自己很穷的事实,而《回声报》也多次辟谣蒂亚戈的传闻,从球员年龄、球队薪资、财政结构等角度分析,3500万欧元对利物浦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数目。按道理来说,即便有疫情影响导致电视转播分成少了1000万英镑,但是联赛冠军应该依旧能够为他收获1.75亿的英超分红,为什么芬威集团要这么小家子气呢?
我们先来从过去十年芬威集团的投入,来摸索他的引援思路:在引援投入方面,利物浦是9.2亿,只比阿森纳多了9000万,而曼联,曼城,切尔西都超过了12亿。净支出则排名五队中的倒数第一,甚至比一向被视作葛朗台的阿森纳老板克伦克还不如,也就是说利物浦在总体支出上,甚至要比穷梗缠身的阿森纳还扣,这着实令人吃惊,芬威集团和其它豪强老板比起来投入力度实在不高。
但是老学究认为芬威集团做的并没有问题,他们其实还是愿意花钱的,只不过在花钱的同时他们很关注收支平衡,很多人将库蒂尼奥的离开视作利物浦辉煌的特殊功臣,因为他的转会费换来了范戴克与阿利松,两人是利物浦夺冠的最后基石。最起码,卖人的钱他们并没有揣进自己的口袋,而是用这笔钱补齐球队不足之处,毕竟他们不是土豪,不会进行非理性的投资。
在利物浦最近的三任教练时期,其实利物浦并不是规避奢侈品的捡漏俱乐部,反倒显得相当有魄力,从达格利什创纪录价格引进卡罗尔,到罗杰斯的上亿欧引援,再到克洛普时期在前中后三条线的重金投入,都体现着这一点,兴许他们的净投入只有3个亿,但是在这份小气背后隐藏着的其实是严谨。即便如此小心谨慎的芬威集团,其实也有过高价买水货的经历,本特克,巴洛特利如此,阿利松,法比尼奥的到来也伴随着压力和质疑。
这时,和芬威集团完美契合的克洛普来了,早就在多特蒙德经历了过苦日子痛苦的渣叔反倒十分适应利物浦的风格,在坚持自己理念的同时,也遵从俱乐部魔球理念的指导原则,遵从技术组的建议,买符合俱乐部各方面需求的球员。马内和萨拉赫并不是克洛普的最优解,但是渣叔依旧接受,而芬威集团也为了他指名道姓需要的阿利松范戴克,鞍前马后,费尽周折。事实证明,他们的坚持各有道理,从结果看也相当不错。
诚然,芬威集团可以吐槽,毕竟在投入上它的确畏手畏脚,但我们作为球迷同时也必须知道——金钱并非我们衡量的唯一标准,芬威集团有自己的经营理念,注重收支平衡并非什么坏事,就对着过去几个赛季结果来说话,芬威集团绝对是利物浦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