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号上午,足协将在苏州召开会议,重点讨论“球员降薪”的问题。考虑到这个赛季大环境的艰难,不排除直接官宣“五折降薪”的可能性。
目前在网上引起热议的“进一步限薪”主要集中俱乐部投资总额问题,根据目前的舆论动向,这个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一刀切,即每个俱乐部的总花费不得超出6亿;另一个是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新签订的合同和21年俱乐部的支出不得超过6亿,以前签订的合同不在此范围内。
投资总额的减少进一步压缩了球员的薪资空间,球员的进一步限薪成为水到渠成的事。其实中超“限薪令”在去年就已经有风声了,规定了本土球员的顶薪是税前1000万元,而国脚的话,则上浮20%,也就是税前的1200万元。至于外援,顶薪则是税后300万欧元。今年的限薪比以往力度更大,本土球员税前500万,税后300万基本上已经无悬念。
尽管降薪相关事宜受到众人关注,但是争议最大的还是“降薪锁”。所谓的降薪锁是每个队有两个转会锁名额的政策。即如果某队员合同到期,原俱乐部提出以顶薪续约,该队员只能留在母队。该政策仍在讨论中,名额为2个。
限薪令一刀切掉了国内球员一半的收入,目前能不能起到倒逼球员提高水平尚不得知,但对于中国根基薄弱的青训环节来说,可能真的是雪上加霜,曾经被高薪吸引的那些家长支持或许都会化为泡影,只能说任何一项政策的利弊产生的后果都需要无数人思考和权衡。
足协推行“限薪令”的缘由不难推测中国足协承受不起2020年年初时,中甲、中乙大量投资人解散球队的冲击上一次的危机,靠大量提拔中乙球队补充中甲,完成面子工程,甚至不得不安排国字号梯队出战中乙来转移视线。
因为几乎用干净了职业联赛底层金字塔的地基,连“国字号”预备队的牌面都已经打出,中国足协也没有更多的底牌了,所以必须从根子上让投资人认可未来还能继续。明年中超联赛大概率是赛会制,赞助商和门票收入继续缩水,中超剩下的影响力要求投资人烧钱可以,直接经济负担必须大幅下降。
或许经过这样的“清洗”,中国足球的投资人负担大大降低,但是大幅度降薪必定是一把双刃剑,之后影响如何还需要时间来验证。